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9篇
  免费   1090篇
  国内免费   1161篇
测绘学   569篇
大气科学   491篇
地球物理   679篇
地质学   2589篇
海洋学   742篇
天文学   77篇
综合类   237篇
自然地理   6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41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14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348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基于对河北平原中西部两个第四系标准钻孔的岩石地层、磁性地层、生物环境及气候地层、年代地层和化学地层等的综合对比研究,参考已有的大量水文地质钻孔资料,在分析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了中更新世魏县组。魏县HZK1孔孔深500.74 m,全孔平均岩心采取率90.55%,古地磁B/M界线为105.00 m;辛集市XZK1孔孔深502.71 m,全孔平均岩心采取率90.20%,古地磁B/M界线为133.45 m。新建立的魏县组底界在古地磁B/M界线附近,年龄约0.78 Ma,该组顶界的光释光(OSL)年龄在108.1~155.7 ka之间。古地磁与OSL年龄均表明该组形成于中更新世。进一步依据孢粉组合、气候与环境旋回性演变造成不同的岩石组合等特征,将其划分为上、中、下三段,并对各段的形成时代进行了讨论。魏县组可作为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的代表岩石地层组。  相似文献   
102.
胡顺峰  王霞  郭合颜  金伟 《岩矿测试》2011,30(4):465-468
选用王水、氢氟酸、高氯酸、盐酸对红土镍矿石样品进行溶样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王水溶解,氢氟酸助溶,高氯酸冒烟除去氢氟酸的溶样方法较好;用盐酸溶解盐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溶液中镍、铬、镁、铝、钴元素,对目标元素进行了光谱干扰考察,选择了合适的分析谱线,结果表明铁会使目标元素谱线背景强度增高,采用在混合标准溶液中加入与样品中含量相当的铁可以消除基体干扰;除铬元素外其他目标元素加标回收率在96.83%~105.2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3%。建立的方法应用于标准样品分析,除铬元素外的其他元素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较好。铬元素回收率较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Eclogites from the North Qilian suture zone are high‐pressure low‐temperature metamorphic rocks of ocean crust protolith, and occur in both massive and foliated varieties as individual blocks of tens to hundreds of metres in size. The massive type is weakly deformed and shows granoblastic texture characterized by a coarse‐grained peak mineral assemblage of Grt1 + Omp1 + Ph + Rt ± Lws (or retrograde Cz). In contrast, the foliated type is strongly deformed and shows a fine‐grained retrograde mineral assemblage of Grt2 + Omp2 + Cz + Gln + Ph. Both total FeO and aegirine contents in omphacite, as well as XFe[=Fe3+/(Fe3+ + AlVI)] in clinozoisite/epidote, increase significantly from massive to foliated eclogites. Lattice preferred orientation (LPO) of omphacite, determined by 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 analysis, is characterized by weak and strong SL‐type fabrics for massive and foliated eclogites, respectively. Clinozoisite/epidote also developed SL‐type fabric, but different from the LPOs of omphacite in <010> and <001> axes, owing to their opposite crystallographic long and short axis definitions. The transition of deformation mechanism from dislocation creep to diffusive mass transfer (DMT) creep in omphacite and the concomitant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both are efficiently facilitated when the original coarse‐grained Omp1 + Grt1 + Lws assemblage is dynamically recrystallized and retrogressed into the fine‐grained Fe3+‐rich assemblage of Omp2 + Grt2 + Cz + Gln. The DMT process with concomitant anisotropic growth assisted by fluids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deformation mechanism for most minerals in the foliated eclogite. P–T estimates yielded 2.3–2.6 GPa and 485?510 °C for the massive eclogite and 1.8–2.2 GPa and 450?480 °C for the foliated eclogite. The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otal Fe and Fe3+ contents in omphacite and clinozoisite/epidote from massive to foliated eclogite suggests changes in mineral compositions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oxygen fugacity during ductile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exhumation. The LPO transition of omphacite, clinozoisite and rutile from weak SL‐type in massive eclogites to strong SL‐type in foliated eclogites is interpreted to represent the increment of shear strain during exhumation along the ‘subduction channel’.  相似文献   
104.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在中亚南天山造山带形成了大量的花岗质侵入岩.中国境内这些岩体以晚石炭世Ⅰ型花岗岩、早二叠世Ⅰ型和S型花岗岩以及最晚期的A型花岗岩为代表.不同类型的岩石在源区特征和岩浆形成的温压条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性反映了该时期内构造环境的演化过程.本文选取铁列克岩体、盲起苏岩体、英买来岩体、川乌鲁杂岩体、...  相似文献   
105.
陈中红  查明  金强  任拥军 《沉积学报》2011,29(1):173-183
为研究实际地质体或地质剖面中的C31到C3517α(H), 21β(H)升藿烷生物标志物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及升藿烷指数C35/∑(C31—C35)等的分布、演化特征,对东营凹陷主要烃源岩层系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淡水—微咸水层系)和沙河街组四段(咸水层系)的系列样品进行了研究,分析样品来源于1 300~4 000的暗色泥岩,其中2 800~4 000 m的样品对应于东营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生油初期到生油晚期。研究结果表明,C31、C32、C33、C34、C35升藿烷(17α(H), 21β(H))构型转化参数的分布除与异构体之间的手性碳立体构型转化作用有关外,不同异构体之间降解或裂解速率和新生成速率的差异也是其主要控制因素,沉积环境(如高盐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分布;从未熟—低熟状态到成熟状态,相关升藿烷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总体均表现出随埋藏深度增大而加大的特点,并从离散状态聚集到热演化的平衡状态附近;在到达成熟状态后,相关升藿烷的构型转化参数22S/(22S+22R)从缓慢增大过渡到一个持续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并且该构型转化参数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对应于生油门限附近;在高盐环境中除C33升藿烷保持不变的热演化平衡状态外,其它升藿烷均呈现不同幅度的逆转特征,表明高含量的盐类矿物对升藿烷成熟度参数亦具有抑制作用或迟缓效应;C31、C32、C33、C34、C3517α升藿烷之间的22S/(22S+22R)分布型式复杂多变,其中对于成熟源岩样品,C35升藿烷22S/(22S+22R)值变化强烈,表现出“翘尾”状的上升型特征和“坠尾”状的下降型特征,而对于低熟—未熟样品, C32升藿烷的22S/(22S+22R)显示相对高值,并且多数样品显示为C31C33C35的偶数碳优势的特征;研究显示C31到C33升藿烷的构型转化参数S/(S+R)热演化平衡值均为0.6,而C34 S/(S+R)及C35S/(S+R)热演化平衡值相对较高,沙三段、沙四段的C34 S/(S+R)及沙四段的C35S/(S+R)分别达到0.63、0.62、0.65;升藿烷指数C35/∑(C31—C35)受热演化影响也比较明显,在生油期间随着埋藏深度增加而减小,在高盐环境中表现出相对高值,研究表明该指数的变化与其22R异构体演化有关,并且参数C31/∑(C31—C35)、C32/∑(C31—C35)、C33/∑(C31—C35)、C34/∑(C31—C35)、C35/∑(C31—C35)演化特征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6.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利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9-2006年的气象、冰川物质平衡和1980-2006年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其冰川径流的变化.结果表明:由于1996年以来的显著升温,导致了1号冰川水文点径流主要受夏季气温变化的控制,冰川物质损失对径流的补给作用已超过了降水的作用.1996-2006年与1980-1995年相比,夏季气温...  相似文献   
107.
将DBM(Data Based Mechanistic)模型应用到辽东森林小流域——大湖沟,分别以其2006年6月和2007年7月数据构建研究区丰水期和枯水期的DBM模型,拟合效率系数分别为0.952 8和0.837 8,模型拟合效果在验证期的不同时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丰水期模型参数用固定时间间隔法(FIS)进行时变性分析,发现参数b的取值随时间产生变化。对枯水期的二阶DBM模型进行快、慢流分解,得出了连续时间当量的快、慢流的平均滞后时间分别为5.3h和243.3h。  相似文献   
108.
勘查地球化学是地质找矿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能否有效地提取地球化学异常决定了化探工作的成败。模糊决策树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数据挖掘方法,笔者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单模糊决策树的思想来提取地球化学异常,以三江南段地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为例验证了该技术在寻找多金属矿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异常与现有矿点吻合程度好,明显优于使用元素累加和求取异常的做法。模糊决策树技术用于提取地球化学异常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对三江南段地区的矿产勘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对中印度洋脊Edmond热液区的丘顶和丘坡进行电视抓斗取样,获得了大量的金属硫化物等热液作用产物样品。在进行细致的矿相学分析基础上,对硫化物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Edmond热液区的黄铁矿可分3种类型,其形态标型和成分标型分别具有以下特征:Ⅰ型:呈自形立方体状,S/Fe原子数比接近于2.00,微量元素具有高Cu,低Zn、As、Pb、Ni和Ag的特点,Cu/Zn值高,平均可达4.26;Ⅱ型:呈半自形立方体状,S/Fe原子数比平均2.03,具有高Zn、Co、低Cu的特点,Cu/Zn值(平均0.04)低;Ⅲ型:主要呈胶状、莓球状,S/Fe原子数比平均2.04,具有Ag、Pb、Zn、As元素富集的特点,Cu/Zn值介于前两者之间(平均1.09)。根据硫化物中矿物共生组合关系,认为这3类黄铁矿分别对应高温、中高温和低温成矿作用,黄铁矿的形态和成分能很好地指示热液区的成矿环境和成矿条件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0.
靳成军  郑继天 《探矿工程》2011,38(11):38-41
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钻探是地下水污染勘察方法中最直接、最准确的技术方法,是地下水污染调查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取心、取样,可以获得地下污染信息。取心、取样质量的好坏对取得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资料真实性至关重要。在地下水污染调查中,要根据调查场地的条件和调查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样,以取得真实、有代表性的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